梅树距离不太远,就在隔了两条巷子的一处残破墙角。此时正是夏初,梅子尚青,个头不大,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,看着就让人牙根发酸。
王平安仰头看了看,还行,不算很高。他挽起袖子,露出略显瘦弱的手臂,紧了紧腰带,深吸一口气,开始……爬树。
这活儿无论对他这现代灵魂还是古代身体来说,都算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好在原主似乎还有点爬树下河的记忆残留,虽然姿势笨拙,但还是让他吭哧吭哧地攀了上去。
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梅树尖锐的枝桠,专挑那些看起来稍微饱满些的青梅采摘。
没有准备布袋,他就把长衫的前襟撩起来兜着。没一会儿,就兜了二三十颗青翠欲滴的梅子。
就在他准备再接再厉时,树下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:
“哎!那小子!你鬼鬼祟祟摘俺们巷口的梅子作甚?!”
王平安心里一咯噔,低头一看,是个穿着汗褂、膀大腰圆的壮汉,正叉着腰,一脸不善地看着他。看样子这壮汉是附近的住户。
坏了,被当贼了!
王平安脑子飞快转动,脸上立刻堆起一个清纯善良、人畜无害的笑容。
“这位大叔,莫怪莫怪!”他声音清亮,带着几分不好意思,“小子家住附近,家中妹妹近日食欲不振。听闻这青梅开胃,便想摘几颗回去给她泡水喝,绝无偷盗之心!就摘了这几颗,您看……”他说着,还晃了晃衣襟。
那壮汉见他年龄不大、长得还算清秀,穿得虽说不是什么好布料,倒也干干净净,态度也诚恳,脸上的凶相缓和了些。
他摆了摆手,嘟囔道:“罢了罢了,几颗酸掉牙的野梅子,值当什么?快下来吧,小心别摔着!”
“多谢大叔!多谢大叔!”王平安连连道谢,心里松了口气。
王平安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溜下来,也顾不上整理凌乱的衣衫,对着壮汉作了个揖,这才兜起梅子快步往家走。
背后还能听到那壮汉的嘀咕:“这谁家小子,长得倒挺周正,就是有点傻大胆,为口酸梅子爬那么高……”
王平安抱着那一兜好不容易摘来的青梅回到小院时,已是气喘吁吁,满头大汗。
不仅仅是累,更是饿的。之前那两个炊饼提供的能量,在爬树摘果这一番“剧烈运动”后,早已消耗殆尽,胃里重新变得空空荡荡,甚至比之前更难受。
芊芊正在院子里,小心翼翼地晾晒着从陈婆婆那里讨来的金银花,看到哥哥狼狈的样子,又是心疼又是着急,连忙跑过来帮他接下青梅。
“哥,你先歇歇。”小姑娘看着哥哥苍白的脸色,自己的小肚子也不争气地叫了一声,但她懂事地没有说。
王平安一屁股坐在井台边,接过妹妹递来的凉水灌了几口,冰凉的感觉暂时压下了些许饥火,但身体的虚弱感却更清淅了。
家里的粮瓮已经弹尽粮绝了。
“哥,咱们……晚上吃什么?”王芊芊终究还是没忍住,小声问道。
“别担心,哥有办法。”他拍了拍妹妹的手,站起身,“你先把这些梅子和金银花收拾好,哥再出去一趟。”
仁宗年间,算是历史上少有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了,都城汴京更是繁华。
王平安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,留意着各家店铺门口是否张贴招工启示,或者有没有需要临时搬运工的活计。
问了几家看起来需要人手的脚店和杂货铺,不是被嫌弃身板不够壮实,就是工钱要等到月底结算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饥饿和焦虑如同两只手,紧紧攥着他的心脏。难道真的要去码头扛包?就凭自己这细骼膊细腿?
不知不觉间,沿着汴河快走到了东水门。这算是汴京最大的码头区了。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一部分局域就是描绘的这里。
这里码头连绵不断,来自南方的货船挤满了东水门,货物堆积如山。虹桥飞架跨在汴河上,桥下舟船穿梭,桥头店铺林立,行贩们沿途叫卖着。炖得软烂的羊肉汤饼的特殊香气不断地朝鼻腔里挤。
“咦?这不是那个爬树摘酸梅的傻大胆小子吗?”
王平安回头,正是之前在梅树下遇到的那个膀大腰圆的壮汉。壮汉似乎刚干完活,汗褂湿了大半,肩膀上还搭着一条汗巾,手里提着个麻布袋,看着有点分量。
“大叔,是您啊。”王平安勉强挤出一个笑容,拱了拱手。
壮汉打量了他几眼,看他脸色不好,顺口问了句:“你这小子,在这晃悠啥呢?脸色这么差,饿的?”
王平安脸上闪过一丝窘迫,但事到如今,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,苦笑着实话实说:“不瞒大叔,家中……确实断粮了,小子想寻个短工,换点吃食,只是……”
“哼,你这小子,之前明明还说摘梅子是因为你妹妹食欲不振……”
王平安尴尬地挠挠头。
壮汉看了看他单薄的身板,摇了摇头:“就你这身子骨,能干啥重活?码头上扛大包?怕不是一袋米就能把你压趴下咯!”
这话虽然直白难听,却是事实。王平安叹了一口气,再好的商业构想,眼下也不抵一碗米来得实在。
壮汉见他这副模样,倒也没再继续嘲笑,反而摸了摸下巴,说道:“俺姓赵,行二,在东水门那处码头上做些力气活,偶尔也帮人协调协调车辆货物。看你小子虽然力气不行,但说话还算有条理,识不识字?”
识字?王平安一愣,连忙点头:“认得一些。”
“哦?”赵二眼睛微亮,“正好,今天码头上到了一批货,货单有点乱,管事的忙得焦头烂额,正骂娘呢。你要是能去帮忙把货单理清楚,跟实物对一对,说不定能混几个钱。”
这简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!
王平安心中狂喜,连忙躬身行礼:“多谢赵二叔指点!小子愿意一试!”
“饿着肚子可不好干活儿,喏,”赵二从麻布袋里拿出一块蒸饼和几块咸菜,“先垫吧垫吧肚子。”
王平安接过蒸饼,这是用杂粮面粉蒸出来的,相比于软绵绵的白面炊饼,这个倒是瓷实了不少,也没啥卖相。
掰开蒸饼,夹上咸菜,狠狠咬上一口,用力咀嚼着。高碳水和高盐分让腹中的饥火灭了不少,同时也让王平安感觉到现在是真真切切地在宋朝活着,穿越带来的不真实的飘渺恍惚已经消散。
要在大宋挣命了。